武汉这群年轻人,放弃百万年薪!原因公开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2-07 22:00    阅读量:7942   

厉害了!

武汉有群年轻人

放弃了名企百万年薪,

在华中科技大学,

攻关计算机新型技术国产化。

一个实验室就有5个

放弃百万年薪的博士生

段卓辉和团队成员讨论自主研发软件的代码。

“王博,最新的测试数据出来了吗?”

1月21日,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

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段卓辉

正站在一块电子显示屏前,

带领着他的团队

进行某款新型存储系统的最终调试。

段卓辉所在的实验室,

是大数据技术和系统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也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地。

段卓辉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相关专业书籍。

这里汇聚了一大批90后科研人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他们不仅是学霸,

更是一群放弃了名企高薪、

致力于计算机新型技术国产化的

青年学子。

实验室负责人金海教授透露,

除段卓辉外,

团队中还有4位年轻博士后

放弃了百万年薪的工作,

而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长。

段卓辉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员。

“尽管这些年轻人身处高校,

但他们始终致力于

为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计算机学院院长廖小飞教授介绍,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实验室的年轻人正致力于

内存计算与图计算技术领域的

自主创新,

力图攻克高性能计算领域的

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与段卓辉在同一实验室小组内的

黄禹博士,

参与新型内存计算加速器领域的

研发已有7年,

“放弃高薪工作,

是因为我能在这里更自由地

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另一位小伙伴赵进博士

则主攻图计算方向,

在他看来,

实验室里的学术氛围特别浓,

大家齐心协力,

让他可以专心科研,

享受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易辉表示:

“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理性思考,

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为自己规划一条

既宽广又有远大抱负的人生道路,

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负责任的规划。”

易辉说,

通过关注国家政策、

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

深入了解国家需求,

青年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还提到,

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青年人要有不畏难的精神,

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

保持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技术成果已有部分

在相关企业落地

段卓辉所在的小组

由他和8名学生组成,

他们的主攻方向

是新型存储器件的

软硬件协同系统开发

和新型内存池化技术。

段卓辉查看团队自主研发硬件的运行状态。

新型内存池化技术

就好比建了个“大池子”,

让硬件“扩容”和“升级”

都更容易。

段卓辉打了个比方,

购物节期间,

当全国消费者集中在同一时段下单,

数据服务器得处理海量交易信息,

内存存储系统“压力山大”,

就容易卡。

“资源池化的原理,

就是让多台配置不高的电脑

把内存资源贡献出来,

组成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

内存资源池,

这样就能轻松应对海量交易需求了。”

目前,

段卓辉所在小组的技术成果

已有部分在相关企业落地,

正在不断更新迭代和优化中。

段卓辉说:

“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

能够实际应用,

我就很有成就感。”

放弃百万年薪投身科研

为武汉这群年轻人点赞

胡冬冬 冯雪 孙莹

朱晨颖

蔡扬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