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数字中轴”大型城市文化保护数字化应用成功入选“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成为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传承的典范案例,不仅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关键支撑,也为超大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北京方案”。
北京中轴线申遗是一项系统性文化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公众参与难、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等系统性难题。2021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启动“数字中轴”项目。据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产品总监、“数字中轴”项目产品负责人李超群介绍,项目围绕数字化保护、活化与传承三大维度展开,通过游戏科技、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超大规模城市历史景观的数字镜像。
在技术实现层面,项目团队攻克了超大规模城市景观复刻的技术难题。通过国产自研PCG引擎与AI生成技术,高效完成了包括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在内的遗产缓冲区建模;对先农坛、万宁桥、钟鼓楼等核心遗产点,采用毫米级高精度扫描与手工建模,真实还原建筑细节。“相较于传统测绘方式,效率提升达数十倍,原本需耗时半年的缓冲区建模工作,如今仅需数天即可完成。”李超群说。
作为项目的亮点成果,基于云游戏技术打造的“数字中轴?小宇宙”沉浸式体验产品成为超大型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再现平台,用户无需下载大型应用,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即可漫游7.8公里中轴线,跟随数字人导览体验“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钟鼓楼鸣钟”等历史场景,实现“寓教于乐”的文化传递。
此外,项目还建成包含三维模型、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字资源库,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资源的安全开放与授权。目前这些数字资产已应用于《和平精英》《天涯明月刀》等游戏场景,以及线下VR展览、文创开发等领域,触达用户数千万人次,初步形成“文化资源—数字资产—产业应用”的价值转化循环。
李超群表示,“数字中轴”项目是“科技向善”理念的具体实践,未来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考古研究、保护修复、文化传播等环节的应用,为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探索创新路径。随着“数字中轴”模式的推广,不仅助力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也为全球超大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贡献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