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花王集团发布2024年度财报,宣布股东应占利润同比激增145.7%,终结了自2019年以来的五年连跌颓势。
然而,这份光鲜的财报背后暗藏隐忧:尽管美洲与欧洲市场分别增长9.9%和17.7%,亚洲市场整体销售额仍下滑4.6%,其中中国市场因核污水事件及竞争加剧持续承压。
营收利润双涨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花王集团净销售额为16284.48亿日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3%;经营收入为1466.4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较上年同比大增144.3%;净收益为1103.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9.1%;净利润为1077.67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4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45.7%。
整个消费品事业部销售额同比增长4.8%,达到12682亿日元。分业务看,卫生与生活护理业务销售额为544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8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织物和家庭护理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6%,达到3757亿日元。花王通过Scrum模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同时受益于日本高温天气导致的洗衣频率增加,推动了市场增长。
健康与美容护理业务,销售额为4240亿日元,同比增长7.9%。护肤品和护发产品表现强劲,特别是碧柔卸妆液、面膜新品以及Bondi Sands高端护肤品牌推动了增长。
化妆品业务销售额为2441亿日元,同比增长2.3%。在日本市场,KANEBO高端护肤品和彩妆表现突出,但中国市场因竞争加剧,花王采取限制发货策略优化库存,导致亚洲整体销售额大幅下降。
分地区看,日本市场销售额增长5.3%,达到8232亿日元,而亚洲整体地区销售额下降4.6%,至21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41亿元)。美洲和欧洲市场表现突出,销售额分别增长9.9%和17.7%,达到13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38亿元)和9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62亿元)。
利润暴涨背后的断臂求生
2024年,花王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关停低效品牌,如AUBE、COFFRET Drsquo;OR,削减分销库存及优化成本结构。
其中,前三季度,其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79亿日元,中国市场分销库存优化直接拖累盈利能力。
高端化战略的双刃剑效应也显现出来mdash;mdash;尽管集团力推SENSAI、EST等高端品牌,但2024年第三季度亚洲市场化妆品销售额同比下滑2%,高端线未能对冲大众品牌疲软。
同期,珂润、芙丽芳丝等中端产品通过本土化生产维持基本盘,却难掩品牌溢价不足的短板。
据蓝鲸新闻记者获悉,花王内部文件显示,2024年其中国市场化妆品出货量主动收缩30%,以缓解渠道积压。此举虽短期提振利润率,却可能牺牲市场份额,为本土品牌如珀莱雅、花西子及欧莱雅等外资巨头腾出空间。
面对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花王的应对策略还呈现收缩与聚焦双重特征。
2023年以来,花王陆续关闭佳丽宝旗下Freshel、Blanchir Superior等品牌,并终止平价彩妆AUBE的生产。高端品牌EST虽未退出中国,但其天猫旗舰店关闭、转战抖音渠道的策略折射出高端化落地困难。
2024年,花王将珂润、芙丽芳丝的生产线转移至中国,推出珂润5G修红精华等本土化产品,试图以性价比+品质应对国货竞争。然而,其电商转型滞后,抖音等新渠道占比不足15%,落后于占比超30%的欧莱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花王启动近20年来最大规模高管调整,原化妆品业务总裁前泽洋介退休,其曾主推中国高端市场,由研发出身的Tomoko Uchiyama接任。此举预示战略重心从市场扩张转向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产品。
几乎同时,新设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部门,区域权力下放,赋予中国事业部更大自主权,主导研发与营销。
然而,本土团队能否快速响应Z世代需求仍存疑,如2024年推出的珂润宝贝润护系列被指创新不足,未能突破温和保湿的传统定位。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平衡难题
尽管财报数据亮眼,但业内人士指出,花王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
首先,SENSAI、EST等高端线在中国缺乏历史积淀,且定价800-2000元,直面资生堂、雅诗兰黛等成熟对手。2024年双十一,SENSAI销售额不足资生堂红腰子系列的十分之一。
其次,通过横向对比能看出,花王虽宣称加大中国研发投入,但其上海创新中心2024年仅推出3款新品,远低于欧莱雅的年均15款。核心成分神经酰胺技术多年未突破,或难以支撑高端化叙事。
此外,核污水事件的长尾效应也仍然存在。2023年财报中,花王首次承认核污水排放导致中国市场增速放缓。尽管2024年未再提及,但第三方调研显示,30%中国消费者仍对日妆安全性存疑,偏好转向国货及欧洲品牌。
在K27计划里,花王计划2027年将化妆品海外销售占比提至50%,但中国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如成分偏好、营销玩法等,与全球化标准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其主推的无添加概念已被国货品牌薇诺娜等迭代为精准修护。
可以说,花王的财报逆转更像一场外科手术式修复,而非内生增长驱动的复苏。
在中国市场,其高端化+本土化战略尚未形成合力,叠加地缘风险与竞争红海,未来增长仍高度依赖组织变革效能与技术创新突破。
有分析师预测,若无法在2025-2027年窗口期重塑品牌价值,这家百年日化巨头或难逃温和衰退的命运。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